2011-04-18 |
星洲日報/東戰西望:馮嘉麒‧2011.04.15 民主行動黨聲稱砂州目前的選情與308大選時檳城的情況越來越相似。我嘗試回憶起3年多前的情景和目前身處砂州所親睹的情況來個對照。
◆群眾集會
無可否認的是,從古晉、詩巫到美里,反對黨所舉辦的大型集會吸引的人潮的確和308時的檳城類似,除了人潮反應,主動響應募捐的熱烈情況猶如當年情景再現。
我觀察到有點異樣的是,當年在檳城的群眾集會屬於慢熱的,直到最後數天才達到高潮;反觀砂州,從提名日當天晚上開始,反對黨在城市地區所舉辦的集會就倏然升溫,沒兩三天就狂飆起來。
然而,過後在缺乏重炮手的情況下,反對黨集會人潮一度漸少。由此可見,競選運動熱潮應該是順序漸進,一開始就沸騰反而令保溫工作更加艱難。
◆選民結構
檳州華裔選區佔了總數約半,可以主宰政權;反觀砂州華裔選區也不過佔了總選區不到四分之一(71席中只佔15席);換句話說,單靠華裔的支持力量,反對黨連三分之一席位都無法達到。
兩者迥異的選區種族結構,說明了如果反對黨無法攻陷砂土著選區,要像檳城那樣變天是遙不可及的。
◆接班人課題
檳城308大選面對接班人懸而未決的問題,當年首長許子根“上京不留檳”,公開點名了3個首長人選,此課題一直成為反對黨攻擊課題,最終招致人民反感,令國陣兵敗如山倒。
無獨有偶,這次砂州選舉也面對接班人問題。
已表明在兩三年內退位的首長泰益至今沒指定任何接班人,交棒日期也未明,以致成為這次競選運動的焦點課題,令國陣窮於應付。
基於客觀環境因素,反對黨應把重點放在否決國陣三分之二大多數席位(24席);如果把目標放在奪權(36席),恐會力有不逮。
|